最近半年,烟酒都戒了,健身卡办了,天天瞎折腾,体重秤却不怎么给面子。备孕半年多,现在也算是要迈入“攒奶粉钱”的阶段了。
消费股这几年看的不多,基本都盯着科技、能源、金融。现在逻辑变得很朴素:奶粉我得买吧?买谁家的?这钱值不值?算是第一次看看奶粉企业——中国飞鹤。
对奶粉品牌我其实没什么概念,小时候,喝的品牌好像包装上有个外国小男孩,估计80/90后都喝过吧,查了一下,叫金星乳业,跟飞鹤一样,也是我们东北企业。
那会儿大家没啥品牌意识,特别是在东北,计划经济配给制,包装上印个外国小孩,默认外国奶粉那就是“高级货”。现在过了几十年,飞鹤国产奶粉打出了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的口号。说实话,这广告语确实有点洗脑,也是我想研究奶粉企业第一个想到的品牌。
投资者视角,我希望它多赚点钱,迅速企稳;消费者视角,我希望花出去的每一块钱都落在“安全和营养”上。
业绩承压,大手笔回购+分红8月28日晚,飞鹤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:营收91.5亿元,净利润10.3亿元,经营现金流64.8亿元 。和前几年高歌猛进相比,这数据属于深蹲了——营收同比下滑约9%,净利润更是减少近40%。
展开剩余82%早在7月初的业绩预警,就曾引发飞鹤股价重挫,一度暴跌17%至4.7港元左右。股价经历过杀跌后,情绪面的悲观基本已反映殆尽,现在的问题是基本面能否回升。
与之相对的是,飞鹤同期宣布大手笔回购+分红,拟投入不少于10亿元资金回购股份,并承诺2025年全年分红总额不少于20亿元,这么一算,里外里接近30个亿。
近期,飞鹤股价出现过一波反弹,盘中高点冲上5.08港元,虽然随后遭遇抛压回落至4.6港元一线,但整体较预警时已有所企稳,看来大手笔回购外加分红,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当前飞鹤动态市盈率约12-13倍,感觉在港股消费板块也并不算贵。目前整个乳业都在过冬,各大乳企日子都不好过。行业老大伊利上半年营收约618亿元,同比仅增3.5%,净利润72亿元,同比下滑4.4% 。蒙牛上半年营收415.7亿元,同比下滑6.9%,净利润20.5亿元,同比下滑16.4%,据说还在裁员。
再看整个消费板块,即便大A已经3800点牛市飞起了,结果前两天新闻出来,21家消费龙头中报集体爆雷,白酒、零食、饮料各板块全趴窝,巨头也免不了增速放缓、利润承压,缩编节流,行业整体都在挤牙膏。
孩子少了,竞争还在加剧调研飞鹤之前,我倒没那么直观感受过出生率的变化,毕竟身边朋友都是二胎三胎,但数据告诉我另一面,出生率已进入下行周期。
近期的高点还是2016年的1883.23万,2024年新出生人口则是954万,腰斩了,不过好在比2023年有所回升。
Euromonitor统计显示,2024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市场规模约1,367亿元,2020-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为-4.2%,2024年同比再下降7.4%。幸好今年有所缓和:尼尔森的数据表明,2025年1-4月奶粉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微增2.3%,其中线上大涨12.3%。
更关键的是,消费者心态变了,竞争态势也挺严峻。以前认“进口”,现在年轻爸妈更爱看成分、对比配方,甚至要上小红书搜搜口碑。我自己要掏钱,自然也会算这笔账,看重配方成分和科研实力。
当前局面是,一方面现在洋奶粉放下身段打折促销,在这点存量市场卷价格。比如达能公开表示其超高端爱他美“领熠”系列在华表现“非常满意”,菲仕兰的美素佳儿2024年在中国销量恢复双位数增长,甚至雀巢惠氏启赋也止跌回升。另一方面,国内腰部厂商发力,君乐宝等主打性价比的本土品牌在三四线市场攻城略地,价格战此起彼伏。
总结下,现在行业是“超高端+”逆势增长,平价奶粉稳住刚需,中档反而受挤压。
对于飞鹤来说,这种竞争环境非常考验“护城河”。飞鹤过去几年能坐上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占率第一(2024年市场份额17.5%,略高于第二名伊利的16.3%。2025H1仍旧保持首位),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早年树立的品牌口碑和深度分销渠道,但是现在的营销环境,考验的是如何在承压下完成过渡。
飞鹤的3个解法:出海、全生命周期、脑科学从最近半年飞鹤官宣的动作来看,解法大致如下:
(1)加速出海,向全球市场要增量
去年飞鹤在加拿大的工厂已经投产,产品进入了1500多家北美超市,还通过FDA初审。东南亚市场则选择菲律宾为首站,推出本地化新品。
能在加拿大卖奶粉,本身就是里程碑。不过海外市场竞争更残酷,消费者对中国奶粉认知有限。目前海外收入只占比约2%,更多是通道打开并长远布局。
短期看不到立竿见影,但长期来看,借由海外市场突破国内天花板是一条必经之路,如果成了,受益也颇丰。如本人常年跟进的极兔,走的就是国内国外两手抓的路子,这两个月资本市场走势就不错。
(2)全生命周期,从婴幼儿到老年人
现在飞鹤不仅卖婴幼儿奶粉,还推出了孕妇营养“星蕴养”、中老年蛋白粉“爱本”。逻辑很简单:孩子少,老人多。银发经济是新增量。如果一直all in婴幼儿配方粉,业务单一更容易受行业景气影响。
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银发经济相关的意见,是明确提到了“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。”
从投资角度看,这是一条新故事,相信飞鹤的产品不会有问题,但能否跑出来,还得看执行力。
(3)把脑科学搬进奶粉罐
这两年飞鹤最常说的就是“脑发育”。与北大、清华、哈佛合作,研究母乳脂肪酸比例,搞出“卓睿”系列,宣称DHA吸收率是普通奶粉的6.4倍,能3.9倍促进神经元发育。
客观讲,这比单纯的广告更有吸引力。用科研叙事撑起高端定价,也符合现在国际主流奶粉品类的叙事逻辑,特别是AI大行其道,会极大加速这类产品的研发周期。
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,飞鹤也亮相了,算是AI乳企,但我倒不怎么关心在供应链里面的AI应用,提质增效这些都是能想得到的。反而在AI+脑营养科研领域,飞鹤能否搞出来东西,是最值得期待的,后面要多看看。
总之,飞鹤有行业口碑积累,有现金流优势和科研及渠道护城河,但同样面临出生率下滑和价格战的难题。赚奶粉钱,看能不能靠奶粉公司来撑腰。从现在的时间点来看,至少飞鹤现金流健康、多个战略目标也非常明确,个人持看好后市态度。
持续跟进,乐观投资。
发布于:河北省正规的配资平台,319策略,股票配资工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